您的位置:中国养生保健网资讯正文

野生动物园10年养死5只熊猫 只是因为“生老病死”?

2018-01-23 21:39:04  阅读:561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自瑶
大熊猫作为国宝级别的濒危动物,在我国极受重视,可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内,10年时间竟先后养死了5只熊猫,消息一出,让众多大熊猫保护专家表示出了担忧。

  从科研实力来说,四川也许比不过北上广,但归根到底,大熊猫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的最终目的,还是将其野化放归,而非放在铁笼子里供人欣赏。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仅有四川从事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放归区域选择在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将圈养大熊猫大规模外迁到既没有野生大熊猫种群,也没有野生环境的北上广去,是为了保护而保护,为了增加观光收入而保护,还是为了野化放归而保护?如果是为了野化放归而保护,为啥不能将北上广的科研力量配置到既适合大熊猫生长又利于野化训练的四川,而是想当然地大规模外迁?

  也许是为了对圈养大熊猫大规模外迁寻找依据,1月20日、21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连续两天通过其官方平台回应网友质疑:“大熊猫饲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熊猫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必由之路,在上海建立大熊猫基地将有利于大熊猫圈养种群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大熊猫科学的研究。”

  这个回应相当乐观。只是,大熊猫走出四川,走向世界,并非是因为它的适应能力强,而是我们给它营造了一个适应它生长的环境。换句话说,是人为营造的环境适应了大熊猫的生长,而非大熊猫适应了“走向世界”的环境。如果大熊猫的适应能力真的非常强,大熊猫饲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如何来解释“帼帼”和“花生”在上海野生动物园的死亡?如果说大熊猫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又如何会成为濒危保护动物?

  异地保护大熊猫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好的初衷还要有科学、可行的措施来保障。从科学选址到科学饲养,从科学看护到科学监管,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要把确保把国宝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毕竟,大熊猫们经不起像上海动物园这样高密度的“生老病死”。如果这么多起大熊猫死亡事件不能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在上海建立大熊猫基地将有利于大熊猫圈养种群的合理配置”只能当成口号听听。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