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完《疯狂动物城》,今天又看了《恐龙当家》。说实话,更喜欢《恐龙当家》的风格,看起来赏心悦目,不会因为丰富而隐含的信息量,而让大脑乱七八糟。故事很简单,恐龙可以种地了,但是其中一只非常弱小,遇见了一个比它更弱小的人类,因为意外来到遥远的陌生地方,只好开始找回家的道路。
从立意上来讲,跟我国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一毛一样。会遇到坏人,遇到好人,并成长(小蝌蚪好像后来变青蛙了吧),更加认清这个世界。看电影的过程中,基本都在享受美景和被恐龙宝宝对父亲的怀念所感动。
但是当我打算写影评时,注意到的是海报上的那句话:
Tiny but Tough。
为什么选择用恐龙?它们看起来高大、威猛,在数亿年前称霸世界,雷龙,更可以说是当时体型最大的生物。许多科幻片都设想恐龙复活的那一天人类世界的死伤和哀嚎。不过,它们已经灭绝了,变成一堆骨头。这个世界,目前被人类所占据着,一种Tiny but Tough的物种。而恐龙,Big but Weak。
看起来最强壮的恐龙爸爸被洪水卷走,却没能生存下来。当恐龙宝宝在水里奋力扑腾地时候,我一直期待着最后的翻转。然而没有,恐龙爸爸,就像当初统治地球的恐龙们一样,再也没能回来。那只最弱小的恐龙,在经历了种种困难,最终回到恐龙妈妈的怀抱。
幼小的人类,看起来不过3-4岁的样子,却能露出牙齿,威胁所有看起来有危险的东西,它的所有动作都是狗,不由得怀疑,3d动作捕捉的时候,用的就是狗宝宝吧。Tiny but Tough,无法想象它的父母是什么时候离开它的,但是它一个人生存了下来,从恐龙宝宝那里感受到善意,于是也对它投以善意。
善意,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最重要的东西。忠诚,朋友,是我们离开父母能依靠的唯一。父母,有时候并不能给我们太多,弱小,普通,恐龙爸爸一直让恐龙宝宝克服畏惧,却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反而是霸王龙爸爸,它告诉恐龙宝宝,畏惧一直都在,不曾畏惧的生命不能称之为生命,重要的是,如何带着畏惧前进。这,是朋友告诉恐龙宝宝的,而不是来自家庭。
最终一点一点,恐龙宝宝成长起来,也正是因为霸王龙爸爸的话,它才会跳入山洪中保护小孩,不再畏惧带走恐龙爸爸的电闪雷鸣。成长起来的恐龙宝宝,回到家,承担起保护家的责任。恐龙妈妈远远地,以为是恐龙爸爸回来了。她的孩子已经长大。
Tiny but Tough。我们,是否有时觉得自己太弱小而忽略了我们可以成就的梦想?突然想起,这种体型对比,也是《疯狂动物城》大量大量采用的。
《头脑特工队》呈现的是,第一,我们之所以为“我们”是因为我们曾经的记忆,只是,挑选的情节完全无法诠释这个深刻的话题,深度上还是欠缺了;第二,悲伤带对我们的意义并不比快乐少,因为有悲伤的存在,才有快乐,不应当压抑自己的悲伤,表达很重要。第二层意思表达得还算好。只是,这种极端的乐观主义者,真的存在吗?反正我是一直没被带入进,感觉,这么乐观的人,真的是挺脆弱的,还以为是常识。所以一直不理解它得奥斯卡的原因,大概因为年动画片都太差。
《疯狂动物城》,平庸的好莱坞侦探情节,不太懂想表达什么,可能是说,动画也是可以有深度的,或者迪士尼也是可以有深度的?
简单明了的立意,永远比花样的堆叠要有意义。《恐龙当家》全程没有强调过Tiny but Tough这件事情,却在我看到海报的一瞬间明了,也明白了恐龙爸爸的话,you are me and more than me的含义,以及为什么使用恐龙和人类的对比。
但是《疯狂动物城》呢?全篇都在说,i am a trier。只是,这种强制灌输的价值观,真的好吗?
本片的形式的确有些老旧,但是老旧的就一定不好吗?老旧的东西一定要抛弃吗?家庭,成长,自我突破,本来就是人生的重点啊。
很喜欢《奇葩说》,在一期中,许多新奇葩为了留下,开始找刁钻的角度对辩题辩论。马东说,有时候,恰恰是最普通最合乎常理的角度才能打动观众。
对动画,如是。看完《头脑特工队》我记住的是家庭岛坍塌时的情景,可是,有多少人离家出走是因为失忆?看完《疯狂动物城》我只记住帅气无比的狐狸,顺便怀念了一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看完恐龙当家,我想到,人果然要离开家才能成长,想给远处的父母打个电话,想起也许有一天我无法回到我的家乡,我可以记起那一片萤火虫和那一个圆圈。
简单却感人。
Tiny but tough.
easy but touch.
作者kitty
《恐龙当家》电影到底需要多少深度?
2017-09-21 12:56:50 阅读:2381+
来源:网易科技 作者:邓丽君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